医院学院历史沿革
一、医院的前身阶段(1963.3~199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前身为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于
医院的前身时期——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
二、医院的建院及初期发展阶段(1992.8~1995.7)
1992年5月,黑龙江中医学院为了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效率,促进教学、医疗、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研究决定拟成立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报省政府审批。
1992年
1992年医院成立开业庆典
医院成立之初时期的医疗楼
三、医院的全面、持续发展阶段(1995.8~2004.2)
以1995年7月通过“三级甲等医院” 检查评审为转折,1996年4月成立“全国中医中风病医疗中心” 为标志,附属第二医院进入了全面、持续发展阶段。
1991年国家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了“医院分级管理”工作,这是加强行业管理、深化卫生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在建院之初,医院就提出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目标,把“创三甲”列为工作重点。1995年初医院被评为“全省百家信得过医院”,为争创“三甲”赢得重要筹码,增加了医院职工的信心和决心。在全院上下的齐心努力下,于
1995年10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为“全国中医中风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1996年4月,“全国中医中风病医疗中心”在医院成立,标志着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进入了全面、持续的发展阶段。
1996年,随着大学的更名,我院亦同时更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暨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疾病会诊基地落户我院
1997年医院建院五周年庆典照片
四、医院的全新发展阶段(2004.2~2008.9)
2004年2月,孙忠人担任院长,第三届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办院指导思想和任期工作任务,并把“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指针,带领全院职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取得了许多新成绩。
同时,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之初即提出坚持新医疗楼建设不动摇,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将在医院原址兴建新医疗大楼的构想付诸行动,并于2005年3月末正式破土动工。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建设,一幢高20层、总建筑面积23000余平方米、拥有500张床位、日最大容诊可达2000人次的现代化医疗大楼于2007年6月竣工。
2007年8月18日,医院举行新医疗大楼落成暨建院十五周年庆典。新医疗大楼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二院的发展篇章翻开崭新的一页。医院床位数达500张,总占地面积达95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五、医院的快速发展阶段(2008.9~今)
2008年9月,张晓峰担任院长,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了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坚持“中医立院,科技为先,医育双兴,济世惠民”的战略理念,加快了建设现代化中医院的步伐。提出了“人才培养工程”、“专科专病建设工程”、“传统诊法疗法工程”、“中医中药创新工程”、“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工程”、“医院文化建设工程”、“学生社会实践工程”等七大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了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使管理日趋完善。
2009年年底医院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11年,在医院“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际,医院提出了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中医院”的宏伟目标,也是这一年,医院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医院也相继在创建平安医院、群众满意医院、“三好一满意”医院等系列活动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011年3月15日,经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黑龙江省针灸推拿康复医疗中心正式落户中医大二院。
2011年4月28日,我院治未病体检中心和昌泰大药房正式对外营业。
2011年12月22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正式成立,划归中医大二院管理。
2013年,医院投资购买征仪路567号房产,筹建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年,医院着手启动在哈南分院建设工作。
建院二十多年来,在几代二院人与时俱进、励精图治的奋斗下,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色、切合医院实际的中医药特色发展道路。如今,医院总占地面积12632平方米,建筑面积44134平方米;2013年医院总收入33,020万元;编制床位800张,开放床位1233张。设有针灸、推拿、康复、骨伤、内、外、妇、儿等28个病房、10个门诊科室、13个医技科室,康复中心、血液透析中心、体检治未病中心3个医疗中心、1个制剂中心,及一个分门诊,一个社区医疗中心。
供稿:宣传部